台北市士林區地名沿革 參考資料:《台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》 1、 士林區 ﹝1﹞ 士林 a 今地:仁禮、義信、智勇三里,及福文、福林二里之一小部分 b 原義:原稱「下樹林」 ﹝2﹞ 林口仔 a 今地:福林里 b 原義:山區之入口 ﹝3﹞ 浮洲仔 a 今地:志成里 b 原義:雙溪之沖積沙洲 ﹝4﹞ 福德洋 a 今地:福榮、福祿、福德、福樹、福文等里一帶 b 原義:原地有一基隆河小支流─魔神仔溝,此河溝與基隆河交會處在清代 係一港口碼頭 ﹝5﹞ 舊街 a 今地:即芝蘭街,今稱舊街 b 原義:1859年﹝咸豐9年﹞,士林因發生漳泉械鬥事件,原舊街街市不幸 被火焚殆盡,居民被迫遷移至今小北街附近的新街 ﹝6﹞ 洲尾頭 a 今地:新佳里西半部,雙溪橋東面一帶 b 原義:洲尾之前端 ﹝7﹞ 山仔腳 a 今地:福文里大部分及仁禮、義信二里之小部分地方 ﹝8﹞ 山仔後 a 今地:即山仔后,在陽明里內 b 原義:山後的聚落 ﹝9﹞ 下樹林 a 今地:福樹里 b 原義:原指今捷運以西,基隆河舊河道以東地方,該地之樹木叢生。及士 林人建新街後,新街及今福樹里一帶被稱「下樹林」 ﹝10﹞大石角 a 今地:岩山里及芝山里西面大石閣山麓一帶 b 原義:大石角以芝山岩聞名,芝山岩舊名圓山仔,或曰獨峙,形若漳州芝 山 ﹝11﹞ 圓山仔腳 a 原義:圓山的山腳下 ﹝12﹞ 玉稠湖 a 今地:芝山里之南半部 b 原義:牛群放牧之地,設有牛稠 ﹝13﹞ 門口 a 今地:洲美街入口處 b 原義:進入洲美之門戶 ﹝14﹞ 和尚圍 a 今地:洲尾北方,雙溪與基隆河交會處 b 原義:昔日其地產權歸寺廟和尚所有,以土堤防河水入侵 ﹝15﹞ 南埒 a 今地:洲美國小及其南方一帶 b 原義:農田仿地勢拓墾成坵,故以埒﹝圍牆、界限也﹞來區分 ﹝16﹞ 北埒 a 今地:新圍與洲美國小中間以北一帶 ﹝17﹞ 九份 a 今地:洲美國小與新圍中間以南地方 b 原義:因早期墾民組成九份﹝股﹞參加拓墾 ﹝18﹞ 七股 a 今地:菁山里內 b 原義:因早期墾民組成七份﹝股﹞從事開發 ﹝19﹞ 玉潮坑 a 今地:天母里東北方,即中山北路七段190巷內之山谷 b 原義:名稱係牛稠坑之諧音,其地建有牛稠 ﹝20﹞ 番婆嶺 a 今地:天母里東北方山上 b 原義:昔日住有平埔族婦女 ﹝21﹞ 猴洞 a 今地:天母北方山上 b 原義:濱臨磺溪,溪邊多叢林,有猴子棲息山洞中 ﹝22﹞ 天母 a 今地:中山北路七段底天母公車站一帶 b 原義:日治時期,日人中治稔郎在中山北路七巷191號興建天母宮,宮 中祀奉日本天母波婆神等,稱為「天母教」,內面設有溫泉,稱為天母溫 泉,而有「天母」地名之稱 ﹝23﹞ 溪底 a 今地:天母公園一帶 b 原義:地處磺溪河谷底部 ﹝24﹞ 番仔厝 a 今地:天母里中山北路七段141巷14弄一帶 b 原義:為原住民的聚落 ﹝25﹞ 番仔井 a 今地:天母里天母東路69巷旁三角埔山麓低窪處 b 原義:有湧泉數個,水達一米深,今日改成菜埔 ﹝26﹞ 大稻埕 a 今地:天母里天母東路69巷12弄一帶 b 原義:為三角埔聚落之一,有大曬谷場 ﹝27﹞ 三角埔 a 今地:天母東路、西路及中山北路七段交會處一帶 b 原義:三角形荒埔 ﹝28﹞ 八芝蘭 a 今地:福德、義信及仁勇里內 b 原義:溫泉 ﹝29﹞ 雙溪仔 a 今地:在公館里東方 b 原義:有一小溪,金合興圳由菁山里經此下注 ﹝30﹞ 尾崙山 a 今地:在公館里內 b 原義:在尾崙附近的山 ﹝31﹞ 新安 a 今地:新安里陽明國小一帶 ﹝32﹞ 下竹林 a 今地:新安里西邊,仰德大道旁 b 原義:以盛產桂竹著稱 ﹝33﹞ 拔仔埔 a 今地:永福里南方 b 原義:盛產番石榴的平地 ﹝34﹞ 莊仔頂 a 今地:永福里北方 b 原義:其地為村莊,位置在高地 ﹝35﹞ 內雙溪 a 今地:溪山、翠山二里 b 原義:二溪交匯處上游地區 ﹝36﹞ 外雙溪 a 今地:臨溪里 b 原義:雙溪交匯處下游地區 ﹝37﹞ 圳頂 a 今地:在公館里內 b 原義:在灌溉溝渠上的聚落 ﹝38﹞ 狗慇勤 a 今地:在平等里內 b 原義:其地為山脈,地形像隻伏地的狗,閩南語謂之「狗蝹睏」,其後 諧音為「狗慇勤」 ﹝39﹞ 大庄 a 原義:雙溪匯合後下游最大的村落 ﹝40﹞ 下過溪 a 今地:在五鄰 b 原義:為一山間聚落,其地居民出入需經雙溪下游之處 ﹝41﹞ 竹篙嶺 a 今地:菁山、平等二里之間 b 原義:其地為一山脊,如橫置的竹竿成一條直線,曾盛產桂竹 ﹝42﹞ 番仔樹空 a 原義:係一大溪谷,生產有番仔樹 ﹝43﹞ 山仔後﹝后﹞ a 今地:陽明山山仔后派出所一帶 b 原義:因位於大崙尾山後山地帶,是紫明溪和雙溪的分水嶺 ﹝44﹞ 山豬湖 a 今地:菁山里南部 b 原義:有山豬棲息其地 ﹝45﹞ 冷水坑 a 今地:菁山里中部 b 原義:因地出冷泉 ﹝46﹞ 大厝地 a 今地:菁山里南部邊界 b 原義:曾有一名叫王仔返,在此建一座大厝 ﹝47﹞ 大嶺頭 a 今地:菁山里臨金山鄉之處 b 原義:在大山脊的前頭,其地有一大山嶺 ﹝48﹞ 大崙頭山 a 今地:士林、內湖二區之間 b 原義:在大丘前面的山 ﹝49﹞ 社子 a 今地:社子、社園、社新三里內 b 原義:原平埔族的居住地,是社子地名之由來 ﹝50﹞ 三角埔 a 今地:永平、永新二里 b 原義:三角形狀之河埔 ﹝51﹞ 渡仔頭 a 今地:永新里 b 原義:濱臨淡水河,昔日此地有渡船,通往三重及台北橋 ﹝52﹞ 葫蘆堵 a 今地:葫蘆、葫東、福順、德信、海光、富光等里 b 原義:因地當河口河洲,狀如葫蘆 ﹝53﹞ 後港墘 a 今地:前港、後港、景佑等里一帶 b 原義:後方河道邊的聚落,原在基隆河舊河道河濱,為泊舟之處 ﹝54﹞ 溪洲底 a 今地:福安里 b 原義:在道光年間,建有謝姓古宅 ﹝55﹞ 浮洲仔 a 今地:富安里北部 b 原義:社子島最後浮起的沙洲 ﹝56﹞ 溪沙尾 a 今地:富安里西及南方 b 原義:地處沙洲之尾 ﹝57﹞ 水尾 a 今地:平等里內 b 原義:溪流的尾端 ﹝58﹞ 崙仔頭 a 今地:倫等里 b 原義:其地因流沙堆積成小山崙,故名 ﹝59﹞ 三角渡 a 今地:通河街底的三角渡 b 原義:原為葫蘆堵、劍潭及大龍峒三地的對渡碼頭
- Apr 08 Mon 2013 08:40
台北市士林區地名沿革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